专家视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视角

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发表日期:2017-09-1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护理人员与老年人口之间存在着两个主要矛盾:

  一是养老护理人员的增长速度,渐渐不能够满足老年人口的增长需求;

  二是养老护理人员的总体护理水平低下,难以满足老年人口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为此,应在学习国外高福利制度国家的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我国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社会地位,形成职业吸引力

  转换思想观念,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是从根本上解决养老行业护理人员紧缺问题,形成职业吸引力的关键措施。

  1.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树典型、评先进等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对养老护理职业的尊重感,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从根本上排除人们对养老护理职业的抵触心理。

  2.改善养老护理人员的工作待遇

  针对目前养老护理人员工资低、强度大、职业魅力低下的现状,应改善养老护理人员的工作待遇,完善五险一金等保障,增加职业伴随福利,进一步建立完善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营造更大范围的职业发展空间。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养老护理职业的竞争力,从根本上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养老护理行业,解决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不足问题。


  发展养老护理专业学历教育


  为了迅速突破我国养老护理人员队伍规模不足、素质普遍较低、年龄较大的难题,需要在主要教育方式——学校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采取一系列的变革。政府应该鼓励护理类相关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扩大对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在学科设置方面,向丹麦的学校教育课程设置学习,将专业设置基础由生物医学转为护理学,学科设置要求广泛而细致,围绕影响个人健康的各项因素展开学习。为了避免不同院校毕业生护理水平之间的差距,以及个别院校培养方面的不合格行为,教育部门需要在相关专业设置规定中,对具体学科安排作出严格规定。在教育模式方面,采用国外普遍采用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轨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毕业后能够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护理人才。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方面,既要注重专业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要注重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养老护理人才。


  开展养老护理职业培训


  在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借鉴日本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十年规划,注重护理人才的分层次培养。全日制学校在专业教育培养高水平养老护理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的模式,培养一般水平的养老护理人员。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机构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在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方面,各培训机构在符合整体规定的前提下,拥有自行制定培训课程与考核标准的自由,保证培训机构的学员更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参考德国用于鼓励职业培训的资金池制度,设置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培训的资金池,减轻养老机构培养护理人员的负担,加强各养老服务机构培训自身在职员工的力度。


  充分挖掘社会潜在护理人员


  养老护理人员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其社会地位和工资水平的低下。在这样的前提下,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的扩充,一方面需要等待社会观念的逐渐转变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学习和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增加;另一方面也需要另辟蹊径,寻找社会潜在的护理人员。应调查分析各地区现有养老护理人员的现状,了解其从业人员的特点,对较容易转变职业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采取更多的政策引导,促使养老护理人员队伍迅速扩大。同时,应发展更多能够兼职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群体,如已退休但仍身体健康有工作能力的低年龄老人、全职妈妈,并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养老护理服务。通过各方面力量的汇聚,必定能够迅速扩大我国养老护理人员队伍。

  鉴于目前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护理人员相矛盾的问题,未来在我国的养老服务领域,如何培养和建设一支数量大、专业性强、多层次的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将是各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也是整个社会养老护理满意度提升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