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视角

新型养老模式下的“医养结合”

发表日期:2016-11-04

[摘 要]面对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的局面,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龄化人口在精神和健康方面的需求,我们必须探索出一种新型符合我国现状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这种新型模式既可以满足老人的需求,也能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但,其在中国目前的发展仍受到有限条件的制约,我们必须从实际客观的角度思量,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

[关键词]老龄化;新型模式;医养结合


伴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些矛盾日渐突出,有待我们去解决,其中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是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一面,“未富先老”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极大的隐患和挑战。随着社会经济压力的加重,人口老龄化所带给个人和家庭乃至社会的压力不容忽视,尤其是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并且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由于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老龄化人口对医疗资源的过度需求,导致在某些医疗机构出现“一床难求”以及“常年压床”的现象。甚至一些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得不同经济条件的老人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利于健康公平的实现。老人的养护问题也加重了个人家庭甚至是社会的负担。根据2011年陕西省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的《西安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老年人的心理压力较大,生活方面最关心的就是健康问题,这也是我国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因此,创新养老模式,在养老服务中树立健康理念,强化医疗服务,整合现有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推动新的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等养老需求对于医疗设施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严峻的社会背景,我国提出了“医养结合”的理念和措施,以应对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减少社会及个人家庭的负担,作为社会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医养结合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应了老龄化发展的形势。

“医养结合”是指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即集医疗、养生、养老为一体并整合了产品和服务,覆盖了生命全周期的完整系统。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程度、无障碍活动范围于一体的养老模式,它的优势在于突破了一般的医疗和养老分离的状态,最大的特点是为老人老年期各种病症进行临床诊疗,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将生活照料、身体康复和临终关怀相结合。“医养结合”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有效地实现健康老龄化所要求的“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医”以及”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的多元养老目标。“医养结合”模式能够提高老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减少照料成本及医疗资源的浪费,“医养结合”有助于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的‘硬伤’,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医养结合”中的养老对象并非单指需要长期医疗服务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是全体老人;而“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也并非是在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时的服务,而是提前介入,加强对老年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降低老人的医疗成本和减少医疗资源的占用。

“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打破了以往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完全两极分化的状况,改善了老龄人口的养老与养病分头跑的现实状况。降低了患者的医疗与生活成本,普遍减轻了家庭与社会负担,能更好的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持续性医疗服务,促进了公平健康的发展。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不仅减少了财力资源与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为社会提供了更好的医疗环境,也能为大多数的社会家庭及老人本人所接受。在社会及个人对养老及医疗条件的强大需求下,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将变成一种发展趋势,将为更多的人和社会所接受。

目前的“医养结合”有三种模式,在“医养结合”发展至成熟的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利弊。

第一种:“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在老龄化的快速进程中,老人的带病生存期延长,对医护的需求旺盛,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惠及了大多数开设医疗机构的养老院的老人,让老人在正常生活的环境里就可以得到便捷的医疗照顾和医疗养护,降低了老人的住院率和医疗开支。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能开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都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硬件设施,并有政府的监督与支持。这些问题带来的结果是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价格高昂,收费标准较高,只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老人才能承担的起,或是某些“特殊待遇”的老人才能入住。因此,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有可能加剧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的分化,进而使得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老人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加大,不利于健康公平的实现。

第二种:“医疗机构内开设养老机构”。由于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住院患者绝大多数是患有慢性疾病的高龄人群,由于是慢性疾病,所以在很多医院出现了长期患者“压床”的现象。而在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院内长期病床紧张的问题,而且医疗机构了解人的老化的过程和老人的医护需求,而且能够提供适老的医疗设施与医护服务,这不仅能充分利用医疗资源,还可以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持续性医护服务。但是,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本身就具有较大差距,三甲医院硬件设施过硬但却人满为患,大量医护资源被过度使用,而基层医院虽然医护资源足够,但硬件设施和医疗体制较落后。所以导致三甲医院开设养老机构动力不足,而基层医院开设养老机构则能力匮乏。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机构可能使得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差距进一步拉大,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和经济负担。

第三种:“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这种模式是养老机构能够借助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完善养老机构其自身的医疗养护功能,双方合作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国家相关部门也明确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在这种养老模式下实现了患病老人就诊快,及诊治及时的目标,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经过实际发展的证明,能够实现合作成功的,大都是高端养老机构与大型三甲医院,而基层医院与中低端养老机构及时合作,也由于其医护水平低,医疗设施落后,难以切实的为老人提供有效医疗服务。

这些问题的共同制约因素是:

第一:.政府多重管理,政策监管落实难度大根据《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养老机构属于民政部的审批单位,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但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接受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等多重管理。而这种多重管理导致职能分散,扶持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政策监管工作难度大。

第二:社会理念的制约,在当今社会已经不知不觉的形成了一种潜在理念,医疗与养老相结合就是对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重症绝症的人的服务和养护,以经济利益为驱动。而真正的医养结合是医疗与养老的相互介入与融合,医疗资源的提前介入可以对慢性等重症疾病起到预防的作用。

第三:人才制约,专业医护人才的短缺也是制约“医养结合”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如今,医疗人才多集中于大型三甲医院,少部分分布在基层医院,这些医疗机构工资待遇相对较高。而“医养结合”机构的薪资待遇较低,工作量较大,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严格,在这种情形下导致了大量的医护人才流向专业医疗机构。

第四:服务收费水平偏高,不能满足多数人需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收治更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具备更专业化、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导致其收费价格相对较高,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将中、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不能满足多数老年人的养老和卫生服务需求。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虽然“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符合我国的人口发展趋势,能够解决由于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家庭,社会及经济问题,但是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仍遇到一些现实的考验,阻碍了“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发展。可是这并不能打消我国对“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的大力推行,为了使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更顺利和完善,我们应该针对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首先,政府方面以综合协调为前提,健全政府管理机制。政府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做好医疗、养老机构间的衔接。卫生部门严格医疗 机构准入机制,民政部门监管养老床位建设工作。同时,应完 善并落实优惠政策,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以老年人利益为重点,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对于符合医保条件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探索推广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与医保政策的有效衔接,减少“押床” 等现象; 探索老年病病种付费的报销方式,减少报销手续。

其次,要改变对老人的固有观念,老人是社会中很重要的成员,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和社会经验,而通过“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方式,可以增加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将他们丰富的经验输入社会,这将是我们社会的一大笔财富。被认可和尊重将极大的增加老人在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中的自信心,从精神方面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支持和帮助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恢复自立自主性,同时也将他们丰富的生活工作经验用于社会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养老机构方面以服务评估为基础,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积极开展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健康及养老需求评估工作,明确机构服务对象实现分流服务,即普通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慢病老人,可通过医疗机构定期检查解决康复问题,急性病或常年卧床老人应重视全面生活护理,提供大病康复服务、临终关怀等。同时,养老机构应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及时掌握入住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和情绪动态,在日常生活照料和医 疗服务的基础上做好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服务。以创新形式为手段,拓展医养结合实现形式。养老机构可 探索通过委托管理、服务外包即引入第三方医疗配送服务等方式,与医疗机构合作,发挥医院优势实现运营管理,形成优势互补,丰富医养结合不同实现形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人本就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我国日渐突出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们不能只把目光放在眼前,我们和社会需要从长远方面考虑和思索,不能因为老人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而忽略了他们的社会价值,更不能因为他们的弱势而占用绝大多数的医疗资源。“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不光让老人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也使他们的精神健康得到维护,使他们的人生实现了最大价值。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和前进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力量,减小了社会负担和医疗压力。

“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是我们国家前进路上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更应该广泛普及“医养结合”的知识,使得从城市到农村人人皆知,人人都接受,让这种新型养老模式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富强更加先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刘国玲.老龄化战略视角下“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证分析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

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09)                                    


    (作者单位: 1.山西大医院心内科   2.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简介]

任洁,女,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联系电话13633455698,邮箱renjie1011@163.com

宋凤杰(1992-),女,山西医科大学,联系电话18234831637,邮箱1823483163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