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视角

让养老人才热起来

发表日期:2017-08-27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认为,一个国家一旦接近深度老龄社会,必须准备好钱和服务。

    然而,现实是令人焦虑的。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攒钱的速度总是赶不上衰老的速度;对于社会来说,养老服务提升的速度也是远远低于老龄化的速度。我们将如何有尊严地安放自己的晚年?这是一个严峻到令人不敢细想的问题。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在投身养老事业,且越来越多的机构在追求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这从太原市比美家托老院的两名专业护理员身上就可以体现一斑。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低端的护工和保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生活和健康的需要,“养老护理人才”出现了巨大缺口。这个缺口有多大?不妨来看一组数据,我国目前有37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需养老护理人员1000多万,而全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100万,其中,经过专业训练、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更不足10%。

    寿命延长,却寿而不康,是当下老年群体的典型状况,与之相对应的是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笔者去年曾在太原市红十字托老中心看到,一位60多岁的儿子再次把90多岁的失能失智父亲送到托老中心后,满脸的无助。一个家庭,面对一个失能失智老人,已经迫切需要借助专业人员的力量。

    让养老护理人才热起来,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政府所大力倡导的方向。一方面养老机构要加强对现有服务人员的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引导农村劳动力输出时,也要注重技术含量的提升,比如正在逐渐形成品牌的“吕梁山护工”。近日,第十一批经过培训的“吕梁山护工”已分赴北京、天津等地就业。还有一方面就是学校教育层面,加大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一个专业的养老护理人才需要经过3年的系统学习,而眼下,学校有热情,社会有需求,但招生却颇受冷落。薪酬待遇低、工作强度大、晋升有瓶颈,以及养老护理就是侍候人的传统观念,都成为招生遇冷和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让养老人才热起来,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和对未来理性的研判,更需要建立养老护理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比如政府出资开展培训和技能鉴定,比如增加特岗津贴等多种补助,比如增加晋升的通道等等。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这真是一个良好的供需模式。但是,由于养老护理的特殊性,在需要和专业之间,仍急需观念和制度的引导,如此,才能让更多病体支离的老人拥有一个有尊严的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