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养老视点

曾经的民办养老典型无奈关停民营平价养老机构运营不容易

发表日期:2019-09-26

浙江省嵊州市鹿山街道,短短800米,分布着6家养老院,在当地被称为“养老一条街”。曾经,这里解决了大量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并因其创新的养老模式和集聚效应,作为案例被写入《养老服务社会化“嵊州模式”研究》一书。

    而近年来,“养老一条街”的消防安全及环境卫生等问题日益突出,近日,随着最后一家养老院关闭,这条有着近20年历史、见证了嵊州民办微型养老机构兴衰的“养老一条街”,结束了使命。

  “老典型”有了新问题

    20年前,40岁的马亚娟在这条街上开起第一家养老院。这里地处城乡接合部,交通便利。马亚娟懂点医术,价格又亲民,营业不到一年,房间几乎住满。

    这一诞生于村镇周边的新兴事物,满足了大量农村老人的需求,一度成为口口相传的理想安居地。

    时隔多年,马亚娟仍记得2006年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再孝养老院考察时,自己受到的鼓舞:“你们开创了一种民间养老的新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此后,嵊州迎来了民办养老院最辉煌的一段时光。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40多家民办养老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头。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嵊州民办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以上,且无一亏损。马亚娟也顺势开办了再孝养老院二期。

    但民办养老院迎来春天的同时,也为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不少人得知新开养老院可以拿到床位补贴,都一拥而上扎进养老业。仅仅两年后,粗放、膨胀式发展留下的隐患便开始显现。一些经营者不愿花钱改造硬件设施,老人的生活环境几年未有提升。更多的养老院是“夫妻店”,几十位老人的生活起居全凭两人勉强维持。

    而随着养老行业的规范化,缺少消防审批、卫生经营许可、经营者无相关资质等从前被忽略的问题都成了这些养老院的硬伤。

  整改多次隐患难消

    缺少专业护理和存在消防隐患是民办微型养老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

    养老护理看似简单实则专业性极强,小到为老人换尿不湿的手法,大到慢性病的监测,任何一步的缺失都可能对本就脆弱的老人造成二次伤害。按国际通行标准,护理员与机构入住老人比例为1比3,而此次关停的6家养老院,人数最多的有老人26人,最少的9人,却没有一家聘有专业养老护理员。“养老一条街”半夜突然响起急救车警报声并不稀奇。曾有老人深夜突发脑梗,等待120的过程中,当过赤脚医生的马亚娟采取急救措施,从死神手里争取了宝贵时间。但不是每一次都这么幸运,大多数经营者不懂医护,更多老人在深夜中无声离去,有时还会引发老人子女和养老院纠纷,进一步增加经营压力和风险。

    更严重的是消防安全问题。2015年河南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的一把大火,促使全国加大了养老院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的力度。随着消防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养老一条街”基础设施的先天不足暴露无遗。而除惠民养老院外,其他5家养老院都只有一部楼梯,未设置独立逃生楼梯和应急逃生通道,更没有简易喷淋设施。这里和当年鲁山的情况相近,收住了大量瘫痪在床的失能老人,一旦发生火情,基本没有逃生可能。

    针对这些问题,当地街道和民政部门曾多次上门调研,试图通过整治提升解决隐患,却积重难返。

  平价养老能持续吗

    民营平价养老机构的运营并不容易。这里90%以上老人具有丧偶、无养老保险、子女外出务工、家庭贫困、失能失智等特征,每月1000元至1800元是这些人能接受的价格上限。“就像一个连环套。有需求老人的低消费能力导致一些民营平价养老院低营收,难以吸引专业护理人才,最终民办养老院面临整改提升和规模化难题。”浙江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陈建义说。

    被关停的“养老一条街”是当下一大批民营平价养老机构发展的缩影。受制于低端需求购买力的平价养老服务还能持续下去吗?

    有从业者看准了“公建民营”模式。这种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以解决农村敬老院床位空置率高的问题。嵊州正计划通过此方式将养老资源向乡镇敬老院引流。桐庐提出了“机构居家化”的理念,针对偏远自然村,鼓励和引导村民利用闲置的医院、学校等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兴办微型养老机构,并承接居家照料中心职能,将服务延伸至老人家里。 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