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电信诈骗受害者 六成为中老年人

发表日期:2016-11-07

10月30日,省公安厅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警情提醒。据统计,中老年人(45岁以上)占电信诈骗受害者总数的六成。如何教给家中的老人防范诈骗,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件事。

   为何中老年人屡屡受骗

“骗子诈骗中老年人时,主要是选择白天打电话的方式。白天家里只剩下老年人,这个时候行骗最易得逞。”警方介绍,总结目前掌握的相关案情,有的骗子利用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改成110,非常具有欺骗性,老年人更容易相信。而且,骗子通常会在电话里吓唬老年人,说因涉嫌犯罪事情重大,不能告诉任何人。在此过程中,多数老年人都会听从,从而让骗子牵着鼻子走。很多老人一生的积蓄被骗光不说,甚至还欠了外债。

   分析中老人易受骗原因,民警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过分相信“权威”。在众多诈骗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中老人容易盲目相信别人的说法,特别是“权威专家”的言论。“专家”往往会讲一些中老年人没听说过的专业知识,让家中的老人们觉得问题很严重,不听“专家”的不行,并利用这一点实施诈骗。

第二,重视面子。老人通常比较心软,骗子通过嘘寒问暖,给予小恩小惠,让老人觉得“别人对自己这么好,不买人家的商品,心里过意不去”。在以往的案件中,甚至出现骗子被警方抓获后,老人明知自己上当,还要向警方求情的事件。此外,还有一些老人觉得大家都买了,自己不买会被笑话,结果上当受骗。

第三,信息来源闭塞。大部分老人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有限,对一些新鲜事物抱着好奇的心态,担心自己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当骗子用“高科技”等骗术行骗时,容易得逞。

   五类骗术盯紧中老年人

据统计,目前高发的电信诈骗有10多种形式,包括冒充政法人员、网上购物、盗QQ、征婚、虚假中奖、“猜猜我是谁”、无担保贷款、谎称家人被绑架、冒充亲属称嫖娼被抓、代炒股票理财等。在这10多种电信诈骗中,5类骗术诈骗的目标主要是中老年人。

第一类是冒充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政法工作人员诈骗。骗子打着“银行卡透支,涉嫌贩毒、洗黑钱”等旗号行骗,通常诈骗的数额巨大。

第二类是“医保卡透支”诈骗。今年这种骗术又翻新,骗子谎称受骗者用医保卡购买违禁药品,医保卡被停用,涉嫌犯罪,让受骗者把全部财产汇到安全账户接受调查。

第三类是网络购物诈骗。

第四类是谎称绑架诈骗。骗子称受骗者的儿子、女儿、侄子等被绑架,让其赶紧汇款救人,并且不让报警,这种骗术也屡屡让中老年人中招。

第五类是冒充亲属称嫖娼被抓诈骗。骗子称在外地因嫖娼被抓,不敢告诉家人,向受骗者求助,要求汇款。

   子女应给予老人更多关心

如何避免家中老年人成为骗子的“目标”?采访中,多名参与办理此类案件的一线民警都提到了“关心”二字。他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子女们给予老人的关心程度,直接影响着此类案件的发生。以往案例显示,孤独感强的老人,因为精神空虚更易受骗。

由于中老年群体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加之年纪大、警惕性较差,犯罪分子比较容易得手。根据全国老龄办和公安部此前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原因主要包括老年人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下降,难以识别花样不断翻新的骗术,以及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关爱不够。我国城乡老年家庭空巢率超过50%,大中城市达到70%以上。许多老年人独居空巢,子女又长期不在身边,感到心里空虚,迫切需要交流,容易被乘虚而入的骗子用花言巧语蛊惑。

在此,警方在加大对此类犯罪打击力度的同时,也建议广大市民,平时应当多与老人沟通,最好是以案例说法,提高老人的辨别能力。此外,应给予老人更多陪伴和关心。

此外,针对以中老年人为目标的行骗手段,警方也总结了6字“防骗口诀”——“不听、不信、多问”:不听花言巧语,不信天上掉馅饼,多问家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