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视角

杜绝老人受骗要靠社会合力

发表日期:2017-12-24

新闻:先期免费向老年人赠送运动鞋,取得联系方式后,又车接车送,邀她们参加大型讲座,学习养生知识,而后销售所谓的治疗仪和理疗床垫,等大娘醒过劲来要求退货,对方收下退货却拖着不退钱,再过两天,人去房空,一走了之。一念之差,大娘损失了一万元,还不敢让家人知道。(《太原晚报》12月7日)

拒绝“免费”诱惑

经历过苦日子的老年人,大多习惯了省吃俭用,尤其对“免费赠送”的事感兴趣。对于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更是趋之若鹜。等到醒过劲来,大多悔之晚矣。

老年人之所以一再受骗,根本原因就是贪小便宜的心理在作祟。一些心术不正的销售组织,正是抓住了这一弱点乘虚而入。他们先以“免费”为名引诱你进门,然后再设法行欺诈之实,且屡试不爽。

俗话说: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大多是“诱饵”,后面紧跟着便是圈套、陷阱。要想彻底避免老年人受骗,惟有改变思想,更新观念,拒绝商家的一切“免费”活动。只要打消有便宜就占的念头,放弃贪心,就不会被骗。(解延忠)

依法严惩骗子

老人屡屡被治疗仪、保健品之类的骗局忽悠,已成一大公害。忽悠老人者得不到严厉制裁,是一个重要原因。

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向老年人恣意夸大治疗仪、保健品的疗效,上百倍地抬高产品价格,甚至治疗仪、保健品本身就是假冒伪劣品——这样的行为,无疑涉嫌诈骗。对此,执法部门应该依法严处,并将处罚结果公之于众。如此,是对老人最好的提醒。(余清明)

常回家看看

老人总是被骗、被忽悠的背后,是因为老人有严重的“惜命”心态。这种“惜命”心态,既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不好,但有时确实缺乏足够的理性。

客观来说,老人买一堆没用的东西,除了贪小便宜者,还有很多是心甘情愿买的,就算不当支出,也有心理安慰的作用。有老人就坦言,骗子比子女都亲。为何会有这种言论?肯定是子女关心不够。老人老了,日益孤独,子女的关心缺位加上老人“惜命”心态,使得他们做出了不理智行为。

要想改变,子女不妨多回家看看,领着老人有病看病,有空了聊聊天,有条件的定期体检,能做到这些,老人还会信骗子的鬼话吗?(白建军)

三方形成合力

一般来说,类似的骗局经媒体曝光后,大多数人都会多一点防备心理了。但仍有老年人不断成为骗子的猎物。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老年人防备意识薄弱,思想比较单纯,而且容易贪小失大。要解决这个老难题,需要家庭、社区、工商三方形成合力,负起责任。

家庭应对老年人多点关心。不可否认,很多老年人正是由于担忧自己的健康,才会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欺骗。因此,家属应对老人多些关心,多带老人进行健康体检,有条件的多给老人购置一些保健设备,有了家人的关怀,老人还有必要自己偷偷去购买骗子的产品吗?

社区也应对老年人多点关心。应当多组织老年人开展一些防骗知识讲座,让老年人多点常识,增强防骗意识。发现本社区有多位老人赶赴同一个场地时,也要多留意,及时劝阻老人被骗。

工商部门更应负起监管责任。大多数骗子行骗时都必须租用一定的场地,且多是酒店或某个临时店面。工商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度,要求为这类活动提供场地需到工商部门报批,工商部门在发现此类申报项目时一定要严格监管,对私自租借场地的当事方则应追究连带责任。

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老人的境况如何,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有关方面应该形成合力,行动起来,别让悲剧接二连三地重演。(刘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