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陕西:铜川市 构筑覆盖城乡均衡发展养老服务体系 —宜君县探索破解养老难之路

发表日期:2017-12-24
宜君县位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结合部,是秦岭以北最大的一块绿洲,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很适宜避暑养老。我县属全国苹果优生主产地,先后荣获“中国农民画乡”、“中国核桃之乡”等称号,哭泉镇旱作梯田入选“中国美丽田园”。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29.54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1亿元。 
 
  一、基本情况 
 
  宜君县总人口10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4万人,占总人口的14%。(70-80岁老人4250人,80岁以上老人1675人),男女比例为2:3,城乡比例为2:5。其中贫困家庭失智失能老人以农村五保老人为主,供养五保户445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户85人,分别占老年人口比例的3.1%、0.6%。“三无”、“空巢”、失能、残疾老年人正在逐年增加,人口已呈现老龄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增速快、高龄化与空巢老人多等特点。县委、县政府从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的角度出发,高瞻远瞩,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项目为支撑、服务为抓手、效用为目的,通盘谋划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县中心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等一批养老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改变了全县养老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目前,我县已建成养老床位820张(集中供养床位520张,日间照料床位300张),基本实现了组织健全、设施完善、规模适度、运营规范、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目标,社会化养老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 
 
  二、主要作法及成效 
 
  (一)超前规划,奠定养老服务的基石。一是养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既要政府主导,又不能由政府包揽养老。既要利用市场配置社会养老资源,又不能简单地甩给市场。近年来我县注重规划先行,坚持“全域覆盖、均衡发展”的思路,施行养老服务“一张图纸干到底”。针对我县养老实际,前期由民政部门牵头,会同老龄、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等部门深入实地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出台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配套政策,并将事关养老服务建设的重大项目、养老资金投入、提高五保对象保障标准等事宜全部纳入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了《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计划纲要》。并在用地、城建规划、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减免,在资金投入上,增加民生资金投放,对扶持养老服务市场的资金重点向养老事业倾斜,几年来县财政投入养老事业资金达2000余万元。二是按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中的“9073”格局,我县结合区域发展的城区(社区)、乡镇、村组等板块,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加大政策资金配套,提出到“十二五”末规划建设县级养老服务机构2个,乡镇级1个,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39个。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以加快县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县中心敬老院、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为突破口,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建设,提前完成了“9073”(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组织提供的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实现社区照料养老,3%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机构实现集中养老)养老目标,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格局。 
  (二)项目支撑,构建多元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建成了全市一流的县级中心敬老院,实现了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发挥了民政兜底作用。2012年4月,我县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县中心敬老院,总投资700余万元,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设有标准寝室100余间,可容纳200名五保老人入住,目前已入住五保老人100余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我们除了解决好五保老人衣、食、住、医外,还推行了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努力打造全市一流的养老服务机构。二是顺势而为,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农村养老工作新路子。2013年至2014年争取资金464万元,其中中省市补贴319万元,县级配套145万元,建成了29个农村幸福院。涉及6个乡镇29个中心行政村,其中示范型3个,基本型14个,设置有“四室一厅一所”(休息室、娱乐室、阅览室、卫生室、餐厅、活动场所)每个幸福院配备管理人员一名,服务人员一名,可满足300余名老人文化娱乐、精神慰籍等养老需求。2016年我县将建成农村幸福院床位数400张,真正解决农村养老缺失和无养老场所问题。三是因地制宜、强化措施加快推进了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为全县城区居民养老工作奠定基础。规划建设宜阳、宜园2个城镇日间照料中心,先期投资150万元建成宜阳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设置床位30张,设有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可满足该社区老年人日常文化娱乐和精神慰籍等需求。宜园日间照料中心项目也在积极申报批复中。四是超前谋化,抢抓机遇,全力推进县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建设,促进全县养老事业快速发展。宜君县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项目是我县2012年争取的全国养老示范项目,该项目集孤老优抚、 “五保人员”休闲、养老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11780平方米,设置床位300张,内设有医务室、浴室、文化活动室、食堂、健身房、室外运动场等设施、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是老年人颐养天年的乐园。目前,四栋主体楼工程已完工,完成投资3200万元,正在进行室内装饰和管网安装等后续工程,力争2016年底投入使用,该项目建成后可将我县机构养老工作提升到全省超前,全市一流水平。 
  (三)完善制度,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我县在养老服务上,重点强化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在抓县中心敬老院内部建设上,通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实现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县民政部门一边推进养老设施建设,一边狠抓养老机构服务。首先,抓设施标准化。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县中心敬老院标准化设施配备,内部设施按照“五室两间一地”(棋牌室、书画室、医务室、康复室、浴室、卫生间、洗衣间及室外健身场地)的标准配置,最大限度满足集中供养老人的各项生活需求。其次,抓规范化管理。经过3年多运营,敬老院内形成一套符合五保老人实际的管理模式。院内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由院民推荐四位五保老人参加,共由九人组成,院内大事小事都由院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另外把院民生活居住区域划成七个工作小组,分别是:互帮互助组、卫生监督组、安全保卫组、民主监督组、文娱活动组、种植组、护理组,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同时,抓服务专业化。对管理和服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升管理和服务人员能力和服务质量,并有针对性地“一对一”“一对多”开展娱乐指导、保健康复和精神慰藉等活动,帮助老人融入集体,互助互乐。为提升服务水平,敬老院设计了护理服务人员工作日志,每个护理人员一本日志,日志上记录着每个护理区当天的在院人数、院民健康情况、房间设施以及院民反映问题等,做到对工作心中有数。为激发老人们的热情,敬老院设立了“我爱我家 添彩添花”的活动,设立评比栏,在个人卫生、团结互助,积极参加院内各项活动等方面表现好的老人名下添加红花,年底评比出“五好院民”,极大调动了老人的积极性,老人自理意识和爱院行为不断高涨。为了让老人们在敬老院里晚年生活得丰富充实,快乐幸福,敬老院定期举办文艺活动、趣味运动会,组织老人开展户外活动;种植蔬菜等,提升老人生活质量。过硬的设施、规范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生活在这里老人们的心,提起敬老院来,89岁的洪秀英老人赞不绝口:“我们在这生活非常幸福,在这扎根了,敬老院就是我的家”。宜君县中心敬老院完善的设施、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仅是我县养老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敬老院先后多次获得上级表彰,院长田军荣同志荣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省、市领导多次来敬老院检查时,都给予高度评价和勉励。 
  如今在宜君老人们幸福感越来越强,60岁以上老年每月能领取养老补助金;70岁以上老人都领取高龄补贴;65岁以上老人每年都能享受免费体检;城镇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老年协会会代表居委会买上生日礼物送去。每逢中秋、重阳等节日,各级党委、政府都会上门走访慰问,同时,社区还与孤残老人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定期上门为老人们提供温馨服务。 
  近年来我县养老事业迅速发展,老年人将从中受益,老人们的居住生活条件、医疗、文化娱乐等也逐年提升,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为老年人提供颐养天年的乐园, 这一系列养老项目的建成和使用,将实现县、乡、村全覆盖的养老服务格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走在全市前列。 
 
  三、关于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从规划谋化上入手,推动养老服务体系有序发展。建议应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纳入各级的长远规划及有关部门的专项规划,把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作为改革的主要方向,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等发展方式。制定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将社区日间托老所等养老机构设施建设如同小学、幼儿园、居委会一样,纳入城市建设和住宅区公建配套规划中,使其与住宅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通过新建、扩建、改造和购置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建和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缓解老年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并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开辟老年人文化和运动健身场所,逐步推进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 
  (二)从机制上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和监管。一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增加政府公共财政对养老事业发展的投入,主要包括养老设施项目建设经费、养老服务津贴(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经费)、高龄老人津贴等,并确保其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逐年稳定增长。二是建立监督评估机制。组织专业机构对该地区养老事业的发展、养老机构的运作、养老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督、评估,建立完备的数据库,为调整养老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养老工作考核机制。将养老服务发展指标纳入我市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目标。激励各级政府加大对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视,让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养老服务工作视为一件重要的民生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发改、民政、规划、国土房管、财政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 
  (三)从政策上着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制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及产业的政策,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要对养老产业正确定位,分阶段适时出台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完善社会兴办养老机构设施及服务的激励扶持措施。充分调动民营资本投向养老产业的积极性,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筹集发展养老产业的资金。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投资、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制等形式参与养老服务。对各种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税收优惠、减免费用、财政补贴和信贷支持等政策。 
  (四)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社会资源,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街(镇)、居委会(村委会)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服务点,增聘一名养老服务专职工作人员,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统筹协调。一是建立老年服务信息库,收集和发布老年人需求信息和社会服务供给信息;对服务申请者进行调查核实、评估、资格初审、建档立册。二是对提供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三是整合调配各种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分门别类的居家服务。四是开展跟踪服务,反馈在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协调监督服务质量和处理服务投诉。 
  (五)优化养老服务队伍,提高服务素质。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加为老服务领域的社工岗位,鼓励和吸引专业社工和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生从事为老服务工作,提升为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二是推行职业资格制度,保证为老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提高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三是充分利用高校、民间社工组织等社会资源,对为老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四是扩大为老服务队伍。增加公办机构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护理员数量,扩充医护人员编制,提高其薪酬待遇,提供特殊岗位补贴;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倡导履行好赡养父母长辈责任、重视邻里互助,形成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氛围,将为空巢老人服务摆在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位置,组织公务员、教师、医生等利用周末业余时间参加为老志愿服务,带动群众参与其中;把为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与“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相结合,不断增加参与为老服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