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园地

关于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考察报告

发表日期:2017-11-28
建设老年人宜居社区是全国老龄办近年来提出的一项新举措,旨在推动老年人生活环境、社会优待等方面获得综合提升,切实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满意感。目前,此项工作全国各地尚处于探索阶段。为学习先进地区老年人宜居社区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经验,加快宿迁市老年人宜居社区的建设进程,3月9日至11日,由局分管领导带领福事处、基层政权处及市老龄办相关处室负责同志,赴南京市玄武区、苏州市、南通市学习考察。考察组一行先后参观了南京市玄武区锁三社区、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常熟市民办养老机构阳光家园和常熟市社会福利院、南通市崇川区虹桥街道虹桥社区和南通市社会福利中心,并分别与三地民政局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社区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座谈。 
 
  三地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三地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起步早、标准高、力度大,成效显著,特色鲜明。其主要做法和经验集中体现在: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高。南京市玄武区在2009年就被全国老龄办确定为老年宜居社区全国三家试点单位之一,该区高度重视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文件。并依据《全国老年宜居社区行动指南》,研究制定了《老年人宜居社区测评细则》,将“老年宜居”分解为6大类17项56个指标,在全区8个街道全部普及试点,切实打造老年宜居环境,着力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苏州市和南通市也都先后出台了加快老龄和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系列文件,并将建设老年人宜居社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是公共财政投入大。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财政投入1.3亿元用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全区拥有“区、街、居”三级各类为老服务设施近20万平方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30个,养老机构17家,床位1435张。苏州市从2010年开始,对街道(镇)、社区(村)和社会力量在本辖区内开办的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助餐点,根据规模大小、服务质量、服务人数,经考核验收后,每年给予2—10万元不等的经费补贴。南通市也对市区新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给予每站6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已建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年给予1万元运营补贴。南通市政府还投资2.3亿元建设了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市社会福利中心。并且三地的尊老金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都可以领到尊老金。 
  三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全。南京市玄武区全区8个街道、63个社区全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有图书室、书画室、舞蹈室,为社区老人提供医疗卫生、生活照料、疾病看护、精神慰藉等内容的服务,深受老年人的欢迎。苏州市乡镇街道建有养老服务中心、村级社区建有养老服务站,并实现全覆盖。南通市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并计划到2012年100%的城市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 
  四是社会参与度广。三地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都把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机制摆到重要位置,改变过去单纯由政府包办包管的传统做法,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南京市玄武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全都是规范登记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全区专门从事为老服务的民间组织就有111个。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开设日间照料服务、开办老人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在家的低偿服务,并通过拓展服务范围,承担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和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层次的服务。苏州民办养老机构由2006年的8家增加到目前的45家,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4891张,占养老床位总数的22%。南通也建有民办养老机构45家,床位1428张。 
  五是为老服务理念新。南京市玄武区将“政府资助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对外公开招标,由实力强的“家家乐”养老服务中心、“万家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两家单位中标,由这些民间组织承担全区近300名老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同时,玄武区政府对凡是有固定电话的独居、空巢老人家庭,均免费为其安装居家养老智能呼叫系统,每月的月租费也由政府买单,老人在家就可以即时获得各种帮助。太仓市投资1.5亿元将各乡镇的敬老院全部改建为集生活、康复、娱乐、医疗护理为一体的多功能养老机构,使原先仅仅为“五保”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功能,扩展成面向全社会老人提供服务的福利中心。苏州市还加大了老年宜居小区建设的探索,在部分新开发的小区内设置一些小户型低楼层的住房给老年人居住。南通市崇川区更是以人为本,投资800多万将虹桥公园改造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周边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休闲健身娱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 
  近年来,宿迁市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也开始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南京市玄武区、苏州市、南通市等地相比,仍然存在着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欠缺、政府投入不足、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等问题,必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加快宿迁市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建议 
 
  宿迁市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同样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着力加快老年人宜居社区建设力度,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居民在社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1.充分认识老年人宜居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因此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推广老年人宜居社区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破解宿迁市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之一;是降低养老成本,缓解公共财政薄弱与城区养老床位建设高成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和关爱老年弱势群体,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代际和谐,推动经济社会与老龄事业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新时期老年人宜居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全市城乡社区建设成为老年宜居社区,把宿迁市建设成为老年宜居城市。 
  2.将老年宜居融入城乡规划设计理念。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也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城乡规划应将老年宜居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元素,在社区规划中充分体现为老、便老的要求,切实提高城乡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一是将为老服务设施纳入社区建设的规划指标。把社区老年人日间护理中心建设(托老所)纳入小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与住宅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并应由县区民政部门参与验收。切实解决普通小区老年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实现在普通小区中也能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服务。二是规划建设老年宜居住宅。在新的社区规划中,探索嵌入式建设一定数量的适老型住宅户型、两代家庭比邻而居的老少户型、老年公寓等,不断满足老年人居住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加强对社区的无障碍设计。对社区住宅、道路系统、公共绿地等方面进行无障碍整体设计,让老年人在社区中居住舒适,生活出行便利。 
  3.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内容。一是建立三级服务机构。全市各县区都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指导办公室;乡镇(街道)依托敬老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社区内的养老服务设施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搭建起三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负责本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实施和管理。2012年前100%的城市社区、30%的农村社区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到2015年100%的城乡社区都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依托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让老年人既不脱离家庭,又能获得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二是完善服务基础设施。加强社区为老服务用房建设,新建小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集中配建,建成后,交由街道(乡镇)、社区专项用于养老服务或出租给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托老所)。老小区要充分利用社区配套用房或闲置房屋等存量资源建设托老所。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设施为老服务的作用,社会福利中心、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相关公共服务设施都应增加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辖区内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资源优先优惠向老年人开放,满足老年人就近学习、活动的需求。同时,依托虚拟养老院服务信息平台,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中建立为老服务热线,进一步完善和扩大老年人紧急呼叫系统应用,逐步建立健全居家养老信息服务网络。三是加强服务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对从业人员实行全员培训,培训结业经考试合格的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动员、组织国家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高校学生、以及其他各界人员,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公益活动。学习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锁三社区银发互助公社的成功做法,提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的互助精神,鼓励开展“银龄互助”活动。  
  4.鼓励社会力量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多元化服务。在实现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保基本、保重点”的基础上,降低养老服务机构准入门槛,鼓励家政服务、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闲置的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兴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并给予税费减免政策。经验收达到营运标准的,参照南京、苏州、南通等市做法给予财政补贴。 
  5.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足额安排老龄工作经费,保证宿迁市老年事业发展需要。一是全面落实尊老金制度。对全市80岁至99岁的老人也发放尊老金,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二是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经费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尽快改变宿迁市社会养老机构不足、设施陈旧、功能缺失等落后状况,尽早完成市、县乡三级社会福利机构建设任务。三是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扶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给予运营补贴等形式,支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维护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促进宿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