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动态

又见汾河好风光

发表日期:2020-06-02

       

      习近平主席近日到山西考察,还专程来到太原晋阳桥段,沿河岸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环境建设情况。疫情期间,两会召开在即,冗事缠身的总书记能来大同、太原考察,真让山西人民欢欣鼓舞,倍感亲切。

       习主席的到访,让太原的晋阳桥成了网红,每天来这里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都想一睹大桥风采。


      晋阳桥,像一条钢铁巨龙雄跨汾河两岸。长达204米的主桥跨度,下方却没有桥墩,钢架的拱形结构,弧线优雅,富有弹性和张力。四个高大对称的桥头堡庄重典雅,造型有几分像法国的凯旋门。桥上一排吊杆索,像竖琴的琴弦,有欧式风格的味道。

 

      站在桥上,极目兆望,一川清波,两岸锦绣。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北边的通达桥身形清晰。

     通达桥是山西省首座独塔悬索桥,主塔高近124米,是太原跨河大桥中的“大高个”。寓意为“时代之门”的主塔,造型简洁而大气,白色的基调颇具现代感。

       目前在太原汾河段,已架起二十多座各种造型的桥。尤其是近几年新建的桥,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外型风格,都很先进新颖,引来大批市民观赏拍照。

       尤其到了夜晚,色彩斑斓的大桥,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使汾河水更加浪漫迷人。

 

      造桥技术的日新月异让人感慨,想起太原市首建的迎泽大桥,便有种时过境迁、恍如隔世的感觉。建国初期的1953年,国家投资300万,历时一年,在太原建成长480米、宽12.4米的跨汾河大桥一一迎泽大桥。这在当时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雄伟大桥,让太原人倍儿有面子。若有外地的亲朋故友来,太原人一定会拿迎泽大桥显摆。就算遇上武汉、南京大城市的人,太原人也敢豪横:俺们的大桥通车时,你们那大桥还没影儿呢!有了迎泽大桥,紧接着太原市又新建了迎泽大街、迎泽公园、迎泽宾馆。迎泽一词成了时髦语,在太原出现的频率最高,什么迎泽区、迎泽湖、迎泽肥皂、迎泽啤酒、迎泽香烟等等。那时有句流行语:逛街就逛迎泽街,抽烟就抽迎泽烟。

       引以为傲的汾河水,给五六十年代的太原人带来莫大的荣耀,一部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汾水长流》,在全国上映,让汾河水声名远扬。影片中的主题歌《汾河流水哗啦啦》,晋中民歌风味,深受百姓喜爱,大街小巷都在传唱,你若不会哼两句,那必定不是俺山西人。

       到了七十年代以后,这首歌没人再唱了。为甚了?因为汾河水污染了,断流了,发臭了,干枯了。你若再唱“汾河流水哗啦啦”,那不就等于自已扇自已的脸,谁会那么没心没肺。

       还真有人为汾河水唱歌的,但唱的不是赞歌而是挽歌。中国青年报驻山西记者站的著名记者麦天枢,在1989年发表了报告文学《挽汾河》:我用我沉重的双脚,我用我疲惫的大脑,我用我苦涩的笔,来为已经死了的汾河,唱一支人类的或自然的或人类和自然共同的挽歌。一个“挽”字,饱含了作者对汾河的深情与悲哀,也饱含了作者对戕害汾河水的人类的愤怒与无奈。

       我对作者描述的汾河现状有着切身的感受。因为在同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省环保局组织省城新闻媒体去汾河水流经的几个市县实地考察,我们看到的汾河,早已不再是大自然最初奉献给人类的那个汾河了。沿岸的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随处可见。粗大的排污管一根根升向汾河,化工厂、焦油厂、水泥厂、化肥厂……无论是国有企业、乡镇企业,还是私人企业,他们在创造利税的的同时,也在屠戮着汾河。冒着白沬,散着恶臭的汾河水,早己失去往日清秀的面容,蓬头垢面地翻卷着酱黑色的身躯,裹挟着新生的工业时代的残羹,去冲刷荡涤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老土地!

       面对此情此景,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内的我们二十多家新闻从业者坐不住了,在住地连夜讨论,并共同署名给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记者来信,反映了汾河污染状况和治理建议。事后,我们都各自收到省委省政府的回复和表扬信函。之后省人大介入,组织省环保厅和新闻媒体每年开展三晋环保行,大张旗鼓地深入各地采访报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防治情况。

       住在城里的太原市民或许没见过汾河水遭污染的惨状,但能切身感受到人们爱吃的晋祠大米消失了;天空不蓝了,白云和星星看不见了;气候干燥了,上火流鼻血了;自来水不能直接喝了,桶装水开始流行了;古人描绘的汾河晚度美景无处寻了;候鸟们也不在此地停留了。亲亲汾河水呵,你在流血,我们在流泪。

        刚看过一部法国电影《给我翅膀》,把我感动哭了。它讲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关系。

一名鸟类学家教授,住在一个风景宜人的乡下小镇。因他太醉心鸟类研究,妻子和他离了婚,带着14岁的儿子搬到城里生活。因为妻子出差,儿子又被送到教授这里暂居。整天迷恋网络的儿子,受不了乡下没有网络的状态,几乎抓狂。百无聊赖的儿子只好随教授一起养雁。

       他们养的是一群来自欧洲西部的白额雁。因为没有安全的迁徙路线,这些白额雁处于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护白额雁安全迁徙,教授异想天开地要做白额雁的妈妈,率领雁儿们按照他新规划的迁徙路线飞行。

     他的奇思异想项目计划,没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忙着处理社会上的失业人员,谁还关注野雁的事。显然野雁没有人重要。

      为了成为雁妈,教授费劲了心思。他和儿子每天都穿着自制的“大雁衣”,等来了白额雁的破壳。他们“嘎嘎”地学着雁叫,让小雁们知道他和儿子是雁们的妈妈。

       他们教小雁们觅食,教小雁们躲避猎人。他教儿子在湖里开飞行机,让小雁们适应巨大的轰鸣声,并学会跟着飞行机一起飞。白额雁的第一次飞翔很重要,因为雁会对栖息地产生永久记忆。所以教授把雁的第一次飞翔,选在挪威北部进行。教授和儿子开车刚进入挪威,就被安检局扣下。安检局发现教授的项目计划是伪造的,决定将这20只白额雁全部射杀。儿子不忍爸爸的计划泡汤,勇敢地开动了飞行机,出人意料的是,白额雁竟然都跟着飞机起飞了,让人激动得泪奔。

       14岁的儿子还不到考驾照的年龄,被当成非法驾机的“逃犯”受到追捕。引航之旅危机重重,天上经历了电闪雷鸣,还差点被其他国家的战斗机击落。陆地上荒郊野外,野兽出没,儿子守着雁睡不踏实。幸运的是,儿子引航雁群的视频传到网上,人们都把儿子当成英雄。一路上,许多陌生人对他伸出援手。终于,儿子带着白额雁飞过了四个国家,到达了终点站——法国南部的一片湿地。

      来年的6个月后,教授和儿子在挪威的海边默默等候着雁群,可雁群却迟迟没有归来。他们失望、沮丧。雁群不归,引航项目心血白废,更让人心痛的是濒危的物种又损失一群。  正当他们准备返回时,一声嘹亮的雁鸣穿破云层。雁群的回归,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流泪。

       电影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电影中的教授凭借一已之力,独自拯救着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而现实中的汾河,不仅污染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污染了许多人的心灵。由于地方保护和徇私舞弊,治理过程中的“拦路虎〞、“伴脚石〞、“钉子户〞,都是攻坚克难的一道道壕沟,治理难度超乎想像。仅凭一腔热血、一已之力,就算你是有法力的神仙,也难敌众鬼掣肘纠缠。

       好在汾河治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1998年开始,市里省里先后打响治理汾河的攻坚战,引入黄河水,继续让汾河流水哗啦啦。2017年6月,习主席来山西考察时曾提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要求。这话暖热了三晋人民的心。

       天蓝了,水秀了,远去的鸟们又来了,锦绣太原复活了。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汾河水发生了沧海桑天般的变化,

       形成33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廊,宛若一条玉带穿城而过。

       我有个发小也是同学叫宝昌,看到人们在汾河公园拍鸟,便喜欢上了摄影,于是买了相机便参与到拍鸟的人群中,整天乐此不疲。他拍摄的鸟作品发表在报刋上、网络上,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汾河太原段已有160多种鸟类,甚至还出现了世界濒危物种的黑鹳、白鹳、鹈鹕、天鹅、中华秋沙鸭、褐马鸡等。作为重要的环境指标,鸟类的回归,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息:汾河的生态哺育功能又恢复了!目前汾河治理四期工程正加紧推进,汾河太原城区段将实现全生态治理。

       美好环境毁之容易建之难,值得人们倍加珍惜。因为脚下的这片土地,不是我们向祖先那里继承的,而是向子孙借来的。

       我们人类有摧毁其他一切生命的能力,因此我们也有责任确保其他生命不被摧毁。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还能喝到干净的汾河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还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鸟儿迁徙时的身影;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还能听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