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视角

探析中国养老现状及最佳养老方式

发表日期:2017-07-26

在北京,每天进入80岁的老人超过100人;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突破300万人,几乎相当于意大利罗马一个城市的人口。

而这仅仅是未富先老、人口加速进入老龄化的中国一个现实写照。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激发社会资本对养老领域的投入热情并建立中国目前最佳的养老模式,显然是一个涉及经济和社会领域的难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去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3086万人,占比达16.7%,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人达15003万人,占比10.8%

据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2014年-2016年,北京共扶持建设养老照料中心项目255个,政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5亿元,撬动社会直接投资20多亿元,同时对低保和低收入家庭提供补贴。

位处北京朝阳区和平街的寸草春晖养老院,是一家2011年底开业的民营养老机构,其通过居民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结合正成为中国社区养老榜样。

在被问及该机构是否赢利时,该养老院院长王小龙坦称微利。而经营养老机构要实现微利,除了政策方面的支持,还需要通过连锁品牌方式来运作。

据其介绍,通常一个养老机构要实现赢利至少需要三年,并达到70%的入住率,这就要求服务定位必须准确。而该养老院就定位服务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每人每月的费用接近5000元-6000元。目前的100张床位全部住满,而且很多老人还在排队。

此外,大量的社会义工和志愿者到养老院服务,也为其建立良好的口碑起了很好的广告宣传作用。

此外,人均收入的制约也是一个硬伤。上述两家地处北京闹市区、且基础设施良好的养老机构,入住费用均在5000元上方;但对中国大多数地区的老年人而言,工资或许根本就不够支付养老院费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因此,如何让中国的老年人都能够老有所养,并能有尊严和快乐地生活,绝非易事。

对于人口大国的中国,尽管人口基数庞大,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人口红利的消失,三期叠加的经济下行周期以及传统领域产能过剩压力的现实,如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缺口巨大的养老产业,显然更需要政策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