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孝道文化

我们应该如何尽孝(连载1)

发表日期:2019-12-20

       编者按:“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倡导新时代新型孝亲敬老文化,是贯彻新时代老龄工作方针,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的重要实践,对于保障和改善老年群体民生福祉,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我省长治市潞城区老年学学会贾双龙撰写了一篇传承孝道文化的演讲稿,很值得大家一读。


      弘扬孝道是夯实做人的根本,构筑家庭和谐的基础,为社会文明提供不竭的源泉。孝道是一种传统道德资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和国家都在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如何做好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它与孝道的实践、和谐的亲子关系及良好家风的形成都息息相关。我从“为什么要提倡孝道、当前社会上存在哪些不孝道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尽孝”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为什么要提倡孝道


      1.提倡孝道是治国理政的需要


      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古人说治国务必以孝为先。《吕氏春秋》指出:“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天下誉。誉,乐。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疲北。夫执一术而百喜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唯孝乎!”。


       意思是说:大凡人君统治天下、治理国家,一定要致力于根本。而致力于根本,没有比孝更重要。君主孝敬父母,名声就显扬荣耀,天下就安乐。臣子孝敬父母,事奉国君就会忠诚尽责,居官就会清正廉洁,临难就能拼死效命。士兵和百姓孝敬父母,守卫作战则能意志坚定,不会败逃,耕种便会努力。掌握一种方法而能使百善皆至,百邪皆去,天下顺从,这种方法就只有孝道了!。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思维大行其道,整个社会趋向逐利,人情冷漠,唯利是图的金钱败物教已然在社会中形成,干部腐化堕落,生活作风不检点,贪污腐败而落马的“老虎”“苍蝇”数不胜数,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这与我国自古以来官为民表,以身作则为民榜样的政治形象大有出入。


       一个干部如果不孝敬父母,就没有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真实而健康的感情,他如果虚伪地表现出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其实就是一个升官发财的阴谋,一旦有机会就会腐败堕落,甚至叛党叛国。所以,建设一批理想信念坚定,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密切联系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冷暖,对人民有感情,能够切实以“百姓心为心”的干部队伍,使他们能够“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非常必要的。


       试想一个连自己生身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怎么能指望其勤政为民、报效国家。令人欣喜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吏治”建设,提出并实施《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严厉反对和打击“四风”,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还将是否孝顺父母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作为入党提干的重要条件。这是弘扬孝道文化的创新之举。干部带了头,就可以号召群众“向我看齐”,就可以发挥出榜样的力量。如果官员带头兴孝,就可以影响到整个国家兴起孝亲报本之风。《大学》中对孝的论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这是针对当时家天下而言,如今我们可以改成“一党仁,则一国兴仁,一党让则一国兴让”。所以和谐社会建设,少不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其中孝道的提倡是一个重要的入手之处。


        大家可能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元旦发表新年祝词时,他身后的镜头里有四张特殊照片,当时感动全国人民。一张是他推着父亲的照片,一张是他牵着母亲的手。这是他孝道的写照,作为国家主席,带头践行传统孝道。还有一张是他骑自行车载着女儿,体现是一位慈父,一张是和夫人彭丽媛的合影,体现是一个好丈夫,。这就预示我们党和国家不仅仅在观念和思想上,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而且领导人也在以身作则,切实践行着传统美德。


      2.提倡孝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幸福,就是让人民需要的物质条件得到保障,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等。在保障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精神世界的安顿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实现幸福美好生活的必要支撑。现在我们富裕了,但富裕有钱和幸福生活不成正比,因为除了富裕的物质生活外,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要有精神追求,要有道德。习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要有一个人和人之间互相关爱,要有一个精神方面的追求。孝道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已经超越了具体的孝亲养老,成为具有精神性的安身立命之道。这种具有精神性的孝道,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安顿,实现幸福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没有儿女照顾的孤寡老人,要是再得不到别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关怀,他能否幸福?我们今天提倡的孝道,不仅是家中儿女的孝顺,还有在社会上尊老爱幼的教化。让年轻人知恩报恩,懂得感恩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对党和国家感恩忠诚,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敬畏天地,与环境友好文明,自觉保护大自然。在这样一个有感恩、有担当、有寄托等精神世界中,实现安身立命而幸福圆满。虽然一般的年轻人难以达到这样高度的觉悟,但是孝道的信仰,终将消解他们的焦虑和苦闷,在人与人和睦相处、相互帮助、携手共进的社会大家庭中,在亲情温馨的小家庭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幸福生活。


      3. 提倡孝道是建立幸福家庭的需要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孝乃德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家庭伦理的核心要求。我们要把一个家治好,首先得从孝道开始,敬仰自己的老人,然后通过你自己的以身作则,来影响自己的子女,一代一代传下去。有一个孝敬父母的子女,就会有孝敬他的子孙,而且希望这个家,通过我们自己的辛勤的劳动,能够更加富裕,日子过得更加美满、更加幸福。所以实现中国梦,就是每个家庭都和谐、美满、健康,这是中国梦的最初根基,然后再把这个梦向外伸展到社会。


         国学大师何光荣先生指出,“其人之从婴幼至成年,生活于充满情爱之家庭中,自然感受爱亲敬长之熏陶,培养起了孝悌之美德和慈幼敬长之意识,经历致知笃行之修养,就会逐渐转化成为高尚之情操,扩而充之必然表现为爱国、爱民之伟大情操。考之中华历史,一切爱国、爱民之忠臣将帅,以至于平民之思想美德,未有不经历此修养过程者,在家为孝子,在国为忠臣,几乎视为定论。”何先生的论断可谓精当。对人民和国家的情感,最初的培养始于家庭孝亲,而其道德训练亦始于对父母的孝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讲到:“当今社会快速变化,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贾双龙)(未完待续)